国产大飞机首航“满月”,“中国为什么要搞大飞机?”“搞大飞机难在哪里?”客机吴光辉中国航空c919

摘要:“大飞机出版工程”最新科普作品《翱翔:中国大飞机在崛起》首发


2023年5月28日是中国民航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一天,国产大型客机C919从上海虹桥机场飞抵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首航成功。这标志着国产大型客机走通了设计、研制、取证、首航的完整历程,从此,中国的蓝天上有了自己的大型客机。

在C919首航即将“满月”之际,6月26日,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品牌图书“大飞机出版工程”最新科普作品《翱翔:中国大飞机在崛起》举办新书发布暨出版座谈会。来自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航空器适航审定中心、上海航空学会和上海交通大学的多位专家畅谈大飞机背后的故事。


国产大飞机C919走过的十六年是中国航空人迎难而上的十六年,也是中国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历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让中国大飞机翱翔蓝天,承载着国家意志、民族梦想、人民期盼”。《翱翔:中国大飞机在崛起》作者之一、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黄庆桥谈到,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是中国大飞机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历史性跨越的根本所在。C919大飞机的成功也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的一个成功范例。


重大科技工程以国家整体利益、战略利益、长远利益为目标,技术与经济的外溢效应巨大。但同时,重大科技工程也往往是投资规模大、研制周期长、面临风险高的复杂系统工程,甚至一时难以看到效益和回报,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立竿见影,必须尊重重大科技工程及其复杂技术产品研制的规律。

自2007年“大飞机专项”立项以来,国产大飞机一直是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点。《翱翔:中国大飞机在崛起》以世界大飞机发展史为背景,在总结美国、欧洲两巨头主导的大飞机世界格局,以及日本、加拿大、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巴西等国家发展大飞机历程的基础上,梳理中国大型民用飞机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引导读者客观全面看待大飞机事业。从“运十”研制的戛然而止到与麦道公司合作的无疾而终,从21世纪之初党中央的战略决策到中国商飞的应运而生,从ARJ21成功投入运营到C919惊艳首飞,全书从历史脉络、时代背景、国家战略决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角度,描摹了一幅中国大飞机事业发展历程的全景画像。

“中国为什么要搞大飞机?”“搞大飞机难在哪里?”从书中序言及章节标题,可以一窥全书风格。《翱翔:中国大飞机在崛起》定位于通俗读物,在确保科学性、准确性的前提下,注重故事性、可读性,力争做到通俗易懂,既适合航空界专业人士和从业人员阅读,又适合非专业的航空爱好者,特别是青少年阅读,了解大飞机知识,激发他们对大飞机的兴趣,培养拼搏奋斗精神。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顾诵芬,中国工程院院士、C919大飞机总设计师吴光辉分别为本书撰写序言;正式出版前,中国商飞公司和中国科协专家多次审读书稿,对书中涉及的航空专业内容把关与修订,再次确保全书科学性和专业性。

据悉,伴随“大飞机专项”而生的“大飞机出版工程”已走过14年,累计9期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5次入选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策划出版了200多种具有较高水准的图书,向爱思唯尔、施普林格等国际知名出版集团输出25种英文版图书,十余次获中国出版政府图书奖、上海图书奖一等奖等书业大奖,成为“出版为重大科技服务”的范例。《翱翔:中国大飞机在崛起》既是“大飞机出版工程”的重点图书,也是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中国商飞公司试飞中心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成果。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cdyrs.com/n/19075.html